皮肤介绍
皮肤的厚度约 0.07~2mm ,各部位有些微差异,如手脚处皮肤较厚,脸部的皮肤则较薄;皮肤由外而内可分为三层:表皮层、真皮层及皮下组织,皮肤表面由角质层死细胞覆盖而成,浅纹为皮沟,浅纹之间的三角形区块称为皮丘。

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,也是人体抵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!而肌肤可以分层三层,最外层就是「表皮层」。今天就让本篇文章带你一起了解表皮层的结构与功能吧。
皮肤的厚度约 0.07~2mm ,各部位有些微差异,如手脚处皮肤较厚,脸部的皮肤则较薄;皮肤由外而内可分为三层:表皮层、真皮层及皮下组织,皮肤表面由角质层死细胞覆盖而成,浅纹为皮沟,浅纹之间的三角形区块称为皮丘。
表皮层是皮肤最外层的第一道防线,厚度约为 0.04-1.5mm,含 20-30% 水分及 5-7% 脂肪,脚掌与手掌最厚部分可达 0.7mm ,眼睑处最薄约 0.1mm。
表皮的主要功是保护,由外而内分为:1. 角质层,2. 透明层,3. 颗粒层,4. 棘状层,5. 基底层。
角质层是没有生命的死细胞,主要成分为蛋白质,由 15-20层的扁平鳞状细胞所构成,厚度约 0.2-0.3mm,健康的角质细胞每天会代谢剥落,周期约 28天。角质层所含的游离脂肪酸是皮肤主要的化学屏障,对于弱碱、弱酸、冷热皆具有抵抗能力。
角质层拥有天然保湿因子(NMF),可协助肌肤保湿,具吸收及排泄水分的作用,正常来说角质层含有 10-20%水分是最为理想的状态,过低的时候皮肤会呈现无光泽、干燥脱皮的状况,加速皮肤老化。
适当的去角质除了可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,也可达到使皮肤柔软、缩小毛孔及粉刺的功效。
透明层是由很多层的扁平无核死细胞构成,厚度超过 1mm,仅分布在手掌及脚掌部位的皮肤,内含角母素,透明层内的表皮细胞会逐渐萎缩老化。
颗粒层由 2-4层的扁平或梭形有核细胞构成,细胞间排列整齐紧密,内含有透明的角质颗粒,为角质素 (keratin) 的先质,约两周的时间可从基底层演变至此。
又称为有棘层,是表皮层内最厚的一层,也占表皮的大部分,上层的结构为横向扁平,渐进至底层呈现多角形,无血管,透过流经细胞间隙的淋巴获得营养,遍布感觉神经末梢,可接受外界刺激。
位于表皮最下层的基底层,又称为发生层、生发层、马氏层,由圆柱状的角质和呈散射状的黑色素细胞所构成,这一层的角质细胞可以持续不断的分裂繁殖,部分会向皮肤表层移动且角质化,为表皮层中新陈代谢最旺盛且最年轻的细胞。
除了基底层细胞外,还有约 10% 的麦拉宁细胞(melanocytes),麦拉宁细胞为黑色母细胞,会制造黑色素,故又称麦拉宁色素 (melanin)。皮肤在紫外线照射后会刺激黑色素细胞,当黑色素越多自然就会影响肤色,但黑色素同时也可以吸收紫外线进而达到保护的功能。